第七章 行业管理与服务
中关村安信网络身份认证产业联盟
  中关村安信网络身份认证产业联盟(以下简称网络身份认证联盟)自2017年11月成立以来,秉承以业务技术创新为驱动,以网络可信身份认证产业发展为核心,以探索和建立我国网络可信身份认证管理与服务体系为目标,为政府和企业数字化发展提供基础支撑服务的宗旨,不断提升在数字身份行业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影响力,为我国网络可信身份管理与服务体系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网络身份认证联盟目前有会员单位102家,包括10家世界500强企业(京东、腾讯、阿里巴巴、华为、平安保险、中国建行、三大运营商和人民保险),2家中国500强企业(紫光集团和百度),还有浪潮集团、北京CA、国民技术、神思电子、广州像素、上海复旦微电子、北京海鑫等10家上市公司,总市值约11万亿元人民币,约占中国所有上市公司总市值的14%。
  2023年,网络身份认证联盟工作情况如下:
  一、坚持党建引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2022年6月,经中共北京市中关村社团第四联合委员会研究决定,第九流动党员联合支部委员会正式成立,联盟秘书处和其他4家社会团体联盟组织的党员代表共同组成了第九流动党员联合支部。支部成立以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参加各项党建活动,用心服务联盟会员单位、认真组织联盟单位学习研讨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新政策、个人信息保护新法规,积极推动联盟团体标准规范制定、支撑国家网上身份认证基础设施建设、助力数字身份产业生态创新发展。
  二、重大项目驱动,提升联盟组织的“三力”
  在参与重大工程项目方面,2018年,国家发改委批复以国家“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平台(CTID)为先导工程,由公安部组织建设国家网上身份认证基础设施,公安部一所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机构全面深入参与了重大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同时联盟作为网络身份认证产业社会团体,在牵头单位公安部一所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推荐会员单位参与国家基础设施工程信创设备和国产软件的测试并成功入围使用,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今年2月,国家基础设施已完成工程初步验收,进入试点应用阶段。后续联盟将持续组织会员单位配合和支撑国家基础设施的试点示范应用,依托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共同探索构建适应数字空间治理和数字经济发展的中国特色数字身份产业生态。
  在持续加强科研创新方面,联盟鼓励会员单位联合承担科技部“十三五”、“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其中,“十四五”“区块链”重点专项唯一“揭榜挂帅”项目—基于法定证件的数字身份区块链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已顺利通过两个里程碑节点考核。科研成果已提前实现市场转化,在国家信息中心主导的区块链服务网络BSN上发布了实名DID服务,受到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数据局领导以及业界专业人士的高度关注。该项目牵头单位公安部一所和北京中盾安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持续推进与多地数交所的战略合作,深入探索数字资产确权授权服务。
  在可信数字身份应用方面,联盟会员单位围绕可信数字身份构建了包括数据服务、数据治理、人工智能、安全芯片、物联网终端等方面的产业生态。建立合作伙伴评级规则,2023年度有55家单位获得年度评级。会员单位联合推动可信数字身份在无锡、雄安等16个省市的落地实施。在联盟会员单位逐步深入参与网络可信身份认证产业相关重大科研项目、工程项目、成果推广应用的过程中,有力促进提升了联盟团体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影响力。
  三、产业生态打造,增强联盟组织的“三感”
  在推动联盟标准建设方面,持续构建“可信数字身份标准体系”,引领可信数字身份领域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一是联盟标委会组织会员单位参与《居民身份网络认证》等12项公安行业标准编制工作,于2020年正式发布,有效地指导了网络可信身份认证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二是新冠疫情爆发期间,依托CTID平台为国家健康防疫信息码提供全面技术支撑的同时,制定并发布了3项个人健康防疫信息码相关的国家标准,为精细化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受到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的高度肯定和表扬。三是围绕“数字身份认证”、“个人信息保护”“网络安全”和“区块链”等领域,面向全体会员单位征集并立项了10个团体标准,将在两年内完成制定,以此填补可信数字身份领域的标准空白,提升可信数字身份领域核心技术和管理服务水平。
  在主办展会论坛活动方面,我们先后在杭州、福州、厦门等地组织召开了联盟年度会员大会,参会人员超过千人。在公安部一所的大力支持和具体指导下,联盟多次参加数字中国峰会和乌镇互联网大会,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第十届中国国际警用装备博览会高峰论坛分论坛。去年,我们与厦门市政府、厦门市公安局、美亚柏科、海丝办等多方协同联合成功举办了“共享数智时代新机遇探索数字警务新图景”警务数字化转型专题论坛,受到会员单位的热烈欢迎。
  在完善联盟专业机构方面,去年9月,联盟“SIM应用工作组”正式成立,目前已有12家成员单位。在今年1月工作组首届成员大会上明确提出了2024年度工作目标,以及聚焦技术应用成果落地,共建SIM数字身份应用生态的远景目标。现阶段,为深化可信数字身份在金融领域的发展,多家金融领域会员单位正在联合筹备组建金融应用工作组。
  四、服务模式创新,构筑联盟组织的“三新”
  联盟成立6年多以来,会员规模不断扩大,会员企业发展良好,目前已达到102家。联盟秘书处高度重视会员服务工作,不断创新服务内容。一是联合发表产业发展指南。联合会员单位共同参与编制《2020网络可信身份发展蓝皮书》《基于可信数字身份的区块链应用服务白皮书》等书目,在《警察技术》杂志设立专题期刊,围绕可信身份管理发表近10篇论文。二是组织会员单位交流互访。疫情结束后,联盟秘书处组织部分会员单位先后与信通院、中国电信、浪潮、重庆区政府等单位召开交流会。去年还走访了多家重要生态合作伙伴和在京主要副理事长单位,聚焦产业发展需求、业务技术合作和产业生态赋能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三是成立数字身份生态赋能中心。打造数字身份生态人才培训赋能的“新三者”,即数字身份生态赋能者、数字身份业务陪伴者、关基保护培训支撑者。按照三年发展规划,助推联盟单位互联互通、共创共享、共同发展,铸就产业发展的新气象、新高度和新格局。在广大会员单位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下,联盟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在这里,我谨代表联盟理事会和秘书处向全体会员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联盟工作与行业标杆社团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特别是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我们需要抢抓机遇、加大联合创新力度、加强产科教投融合,开创性做好产业发展服务工作,打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数字身份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1号科研楼17层
  联系人:王 毅
  电 话:010-68775800-8080
上一篇:中关村中安公共安全视频智能应用技术联盟    下一篇:北京安防视音频编解码技术产业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