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2021 年颁布的安防相关政策规划文件
《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节选)
  为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按照《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相关战略部署,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与形势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交通设施数字感知,信息网络广泛覆盖,运输服务便捷智能,行业治理在线协同,技术应用创新活跃,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的数字交通体系深入推进,"一脑、五网、两体系"的发展格局基本建成,交通新基建取得重要进展,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有力支撑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和交通强国建设。
  具体目标:
  --交通设施数字感知。交通新基建迈出新步伐,重要节点交通感知网络覆盖率大幅提升,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的基础设施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全面推进。
  --信息网络广泛覆盖。形成天地一体、公专结合、云网融合、安全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信息通信网络,北斗系统在行业深度应用。
  --运输服务便捷智能。各种运输方式一体衔接的全程电子化出行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二级及以上道路客运站及定制客运线路电子客票覆盖率达到99%。初步构建全链条智慧物流服务体系,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电子运单使用率超过90%,集装箱运输电子运单使用率大幅提升。
  --行业治理在线协同。综合交通运输"数据大脑"初步形成,精准动态监测预警水平显著提升,行业协同监管系统实现全国联网,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更加便捷高效。
  --技术应用创新活跃。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体系基本构建,成规模、成体系的行业大数据基本形成,数据开放成效显著。车路协同、智能航运等新技术、新模式取得新突破。
  --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等级保护合规率大幅提升,行业网络信任体系初步建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关键数据资源保障水平有效提升,安全防护和维护政治安全能力显著增强,主动防护、纵深防御的行业网络安全综合防范体系基本建立。
  三、主要任务
  (一)打造综合交通运输"数据大脑"。
  完善部、省两级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架构,推进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加强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综合开发和智能应用,打造综合交通运输"数据大脑"。
 建强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坚持"一个平台"视角,深入推进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建设,统筹集约建设平台基础架构、数据资源和网络安全体系,推动各业务应用系统共建共用、智能协同和迭代完善,切实增强综合交通运行动态掌控和突发事件应急指挥能力。鼓励和支持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统筹开展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建设,并与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构建全国一体化协同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
  构建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体系,有效支撑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功能实现。推动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在部、省两级有效汇聚整合,推动形成质量高、覆盖广、体系全的交通运输核心数据库。构建以国家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为枢纽,覆盖和连接各省级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的架构体系。加强交通运输大数据治理,实现全生命周期的数据质量管控。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和交换渠道,实现相关数据资源共享共用。研究制定交通运输公共数据开放和有效流动的制度规范,推动条件成熟的公共数据资源依法依规开放和政企共同开发利用。
专栏 1 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工程
  优化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技术架构,增强国家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统筹服务功能,打造一体化服务和监管门户。深化综合交通运输调度和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完善智能协同应用,满足“看得见、听得着、能指挥”需求,实现“能推演、能联动”等功能,提升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深化部级各项业务应用功能,完善公路管理、水路管理、运输服务等专业统筹应用,整合完善港航、海事、救捞、长航、珠航等信息系统,加强与铁路、民航、邮政等行业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健全平台基础支撑和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和商用密码技术应用。按照业务联动、数据共享等要求,加强省级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和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一体化建设,与国家平台实现互联互通。
  (二)构建交通新型融合基础设施网络。
  加快推进交通新基建,推动新技术与交通基础设施融合发展,赋能传统交通基础设施,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转型、智能升级,提升基础设施安全保障能力和运行效率。
  智能铁路。推动高速铁路智能化升级改造,推进下一代列控系统、智能行车调度指挥系统应用。
  智慧公路。完善公路感知网络,推进公路基础设施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发展车路协同和自动驾驶,推动重点路段开展恶劣天气行车诱导,缓解交通拥堵、提升运行效率。深化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应用,建设监测、调度、管控、应急、服务一体的智慧路网平台。推动公路建设施工及养护智能化。推进公路智慧服务区建设。
  智慧航道。完善航道测量设施和监测感知网络,推动电子航道图普及应用,加强对三级以上重点航道和四级以上航道重点通航建筑物的运行状况实时监测,推动梯级枢纽船闸联合智能调度系统建设,提升航道安全畅通保障水平和通航枢纽通过效率。
  智慧民航。建设智慧机场、智慧空管,加快管控、服务模式变革,实现智慧运行、智慧服务和智慧管理。
  智慧邮政。建设完善自动化分拣设施、无人仓储、无人车和无人机配送、智能快件箱、智能信包箱、智慧冷链基础设施等。建设完善大数据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推广普及智能安检系统、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智能语音申投诉处理系统、通用寄递地址编码。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进行整体试点,打造邮政业数字经济示范区。
专栏 2 交通新型基础设施网络工程
  干线公路智能运行网。完善公路网运行监测管理与服务功能。深化ETC系统应用,在重要运输通道布局感知设施设备,实现视频、气象、事件检测等信息联网汇聚,提升应对特殊天气、突发事件能力。不断优化公路治超监控设施网络和干线公路交通情况调查网络。高等级航道智能运行网。全面推进水网地区高等级航道网数字航道建设,完善航道测量、水位监测、船舶导助航等设施设备,推动形成全国内河高等级航道网电子航道“一张图”。推进北斗系统在航道维护中应用。加强梯级枢纽船闸联合智能调度系统建设。
  (三)部署北斗、5G等信息基础设施应用网络。
  (四)建设一体衔接的数字出行网络。
  (五)建设多式联运的智慧物流网络。
  (六)升级现代化行业管理信息网络。
  鼓励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总体要求,统筹推动交通运输政务管理和服务联网一体化运行,推进交通运输数字政府部门建设,提升行业治理现代化水平。
  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在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体系下,深化完善部省交通运输政务服务平台,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加强各类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加快电子印章、电子证照在政务服务领域的推广应用,逐步推进在线办公、智慧政务,提升政务办公效率。
  全面推动交通运输"互联网+监管"。推进交通运输统计决策、工程管理、综合执法、安全生产监管、运行监测与应急处置、新业态监管等业务智能化,提升非现场监管、信用监管、联合监管等新型信息化监管能力。加强全国重要交通基础设施结构健康与安全风险监测。
  推动水上交通安全协同监管。推动水上交通安全监管、航海保障、救助打捞、航道维护、应急指挥等业务应用在线协同。推动"陆海空天"一体化的水上交通运输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提升航运效率、搜救成功率和水上安全监管、应急救援能力。
专栏 6 全国重要交通基础设施结构健康与安全风险监测网络工程
  对全国长大公路桥梁、隧道、重要港口码头、重要通航建筑物等基础设施的结构、性能、运行状态,实施动态监测、自动采集与分析评估。推进重要基础设施风险信息共享、协同管控和分级分类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安全风险防控智慧化水平。开展基础设施长期性能观测,加强基础设施运行状态、运行规律和服役性能分析。
   (七)培育数字交通创新发展体系。
  (八)构建网络安全综合防范体系。
  围绕全链条、全要素、全周期,构建事前防范、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三位一体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提升基础安全防护水平。严格落实等级保护制度,加强信息系统安全建设管理、网络安全检测评估。加强行业网络安全政策标准研究,完善信息通报制度,建立风险报告、情报共享、研判处置机制。
  加强重要数据和个人信息保护。建立健全行业数据安全保护制度,加强数据分级分类管理,加强数据容灾备份体系建设。强化公民个人信息保护,严控信息收集种类和规模。积极应对新技术新应用伴生风险,明确风险应对措施,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推动安全可信服务和产品应用。完善行业网络身份认证和设备安全接入认证体系,加强商用密码技术应用、接入检测、监督检查等。强化网络安全产品供应链管理。推进重要信息系统密码技术应用,完善行业密码服务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部
  2021年10月25日

上一篇:南京市社会治理促进条例    下一篇:《“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