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外反恐防恐形势日益严峻、首都公共交通的快速发展和轨道安检的过负荷压力,现有警务模式已无法完全满足新形势下首都公共交通安全需要,哪怕人防、物防手段做到极致也无法满足公共交通安保工作要求,科技支撑才是唯一的出路。同时,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必须要随着业务体系的转变而转变,"反恐防恐"是公共交通安全保卫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务必要构建以反恐防恐为中心的科技支撑体系,那就是构建一道隐形的技术防线,实现从"拦截"到"预警"的转变。
1.大客流快速安检系统
轨道交通大客流快速安检系统包括"智能检物""快速检人"和"安检信息化管理系统"三个部分。
(1)"智能检物"广泛采集地铁安检常见的禁限带物品,形成一个X光图片样片库,通过双源双视角技术,从上下、侧面不同角度获取被检物品的透视影像,同时依托人工智能系统自动对被检物品进行比对,实现了液体、刀具和枪支等禁限带品的智能识别与自动报警。
(2)"快速检人"技术通过接收人体发射的太赫兹波、毫米波并成像的技术,对乘客进行非接触式安检,快速识别人体携带的中、大尺寸违禁物品,辅助安检员快速发现禁带物品。具体功能特点如下:一是探测种类多。二是安全无辐射。三是检测速度快。
(3)"安检信息化管理系统"运用科技信息化手段,通过对安检设备、安检人员、被检物品信息的多级联网,建立统一的平台,实现了后台远程监控、警企联动处置、安检大数据分析的集成管理。
自2014年以来,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交通委积极组织本市轨道交通运营公司及相关技术单位,充分调研国内外前沿安检技术、先进管理理念,于2016年5月开始,在北京地铁7条线路22个安检点位开展试点工作,对相关技术方案、设备性能进行验证。从试点、应用情况来看:"智能检物"设备,实现对禁带物品的智能识别与自动报警,有效缓解安检员单凭经验识别违禁品,减少了安检员劳动强度,提高了对违禁品的查禁效率,同时提升物检速度。"安检信息化管理"设备和系统,通过试点运营,大客流快速安检系统提升安检效率、管理效率,实现了警企联动、现场处置等功能。"快速检人"设备,目前成像清晰度、设备体积和环境适应性等关键技术指标仍需进一步研究开发。
轨道交通安检信息作为公交行业的特有数据资源,有力支撑了安检工作监督管理报警系统的建设,系统整合接入轨道交通线路安检平台的各类数据,可以实现实时调看安检点视频资源,监测安检设备状态、客流数量、过包数量、值机员状态等情况。目前该系统已在地铁燕房线、新机场线投入使用。
3.多维度感知安检门
多维度感知安检门通过非接触式采集的方式,以身份证卡信息的快速无感感知采集为主,兼顾人脸图像多角度采集、金属物品探测、手机信息采集以及红外热成像测温等功能,实现对乘客身份证信息和人脸信息进行实时采集、识别、预警和分析,同时多维人员感知门也是及时发现重点关注人员并将其拦截在地铁站口之外的有效手段。通过安装在感知门两侧的多组射频天线和专用快速远距离射频读卡器,实现多角度全覆盖的身份证卡信息感知采集功能;在感知门两侧同时装有金属探测用的专用线圈,通过改进电源同步整流电路、缓冲电路和滤波设计等方法,减少电磁干扰,解决金属探测天线与证件读取天线之间的兼容问题,实现身份证卡和金属探测的同步采集;通过两侧的高清数字相机,实现对通行人员人脸图像的快速同步抓取,同时可通过红外热成像相机,即时获取通行人员的实时体温信息,并解决多摄像机之间图形图像的逻辑关系。
公安轨道交通多维立体防控物联网系统的软件信息系统可以将前端感知采集设备采集到的各类数据通过数据中心汇聚匹配后,显示在前端界面,可综合显示身份证卡信息、人脸图像信息等报警信息。
4.核化系统
天安门东站A口和D口通道各架设一套门式核物质探测设备,在B、C口架设3台区域式核物质探测器。通过对放射剂量检测,实现对放射性物质的探测及核素分析识别,避免医疗核素对探测结果的影响。同时联动摄像机,实现在发现放射性物质时对可疑人员的图像抓拍。
在站台两侧分别布置一台有毒有害气体及化学战剂探测器,实现对站台内有毒有害气体及化学战剂的探测。通过设备采样分析,识别危险物质种类、浓度,并提示处置方式。有毒有害气体及化学战剂探测器所配套气象设备,实时探测轨道车站内气流、温湿度等环境数值,为判断有毒有害气体及化学战剂的扩散方向、速度、影响程度提供初步参考。
--摘自《中国安防》杂志2021年9月刊